页岩气美国模式 将惠及7900家中小企业
关于页岩气的革命就像成功的互联网革命依旧在美国最早取得成功。
在这场被誉为新天然气革命之下折射出的是8000多家大中小油气公司的参与身影。得益于美国页岩气市场的高度开放,其中7900家中小企业成为这场盛宴的主体。
涉足美国页岩气的中小公司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油气公司;第二类为油田服务类公司;第三类为设备供应商。
与此同时,页岩气链条上的利益也有了明确的“分羹”图景。
“美国页岩气发展近12年来,真正赚钱者是那些中小企业(按大小划分)和油田服务类公司(按类别划分),尤其以油田服务类公司为主。”涉足美国页岩气开采设备的宏华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张弭向本报记者表示。
相比之下,在页岩气领域表现高调的大型石油公司如壳牌和BP等在页岩气发展的开始阶段并未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因为只要等到整个美国页岩气下游服务行业的兴起、价格涨至每百万英热单位(mmBtu,这是一种海外通用的天然气计量单位)5至6美元时,大型石油公司将进入全面的盈利状态。
7900家中小企业分羹美国页岩气盛宴
中小公司一般可分为三类:油气公司、油田服务类公司、设备供应商。
“到2015年,美国将大幅度超越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而到2017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DrFatihBirol)在2012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发布会上提到。
“我在美国考察时,也看到了美国第一口页岩气井,但是井并不深,仅有100多米。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种气是不成规模的。”张弭表示。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水平井(HorizontalDrilling)和水力压裂法(hydraulicfracturing)”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面,而这场革命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美国天然气价格一再创下历史新低,天然气发电价格与燃煤发电价格持平。
根据巴克莱银行研究数据显示,页岩气的成功规模化使美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在2010年就有23%来自页岩气,而这在2001年仅为2%。
因此,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众多组织都将这一正在悄然发生的能源变化称之为“天然气的黄金时代”。
“由于市场的开放,中小企业的活跃真正带动了美国页岩气行业的发展。”清华大学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涂建军表示。
换句话说,美国实行市场化的油气开发体制,政府对投资者没有资质、规模、能力等方面的准入限制,用市场竞争即可获得页岩气开发权。目前,美国现有8000多家油气公司,其中7900多家是中小公司。
据了解,美国涉足页岩气的中小公司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油气公司;第二类为油田服务类公司;第三类为设备供应商。
张弭表示,“一旦有任何商业机会,这些公司从各个层面进入这个行业,这也促进了技术一轮又一轮的革新。”
除此之外,张弭还强调,信息的开放和透明也为资金不充沛的中小企业在页岩气领域发展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美国企业一旦要勘探或是开采都必须向州一级政府获取许可,并且一切工作完毕后资料必须向地质调查局等相关国家机构提供,资料在约两年后便向公众开放。
“这样做一是为了环保考虑;二是为了交待地下开采是否侵权(美国土地是私有,开采需得到地主许可)。”张弭解释,“当然这也间接使得小公司知道了井位在哪,哪里有油气资源,不用重复投资找气。”
中小型油服公司掌握核心技术
石油巨头都会选择和油田服务类公司合作。
为斯伦贝谢、哈里伯顿以及贝克休斯等三大美国公司。目前这三大公司也都已经进入中国。但本报记者致电所有石油服务类公司都以不方便为由拒绝了采访,显得非常低调。
不过,斯里贝谢对页岩气的兴趣还是直接反应在2012年9月频频的活动中。
9月11日,斯伦贝谢宣布在重庆设立合资的页岩气技术服务公司;9月12日,它又宣布成立中国地球科学与石油工程研究院;9月13日,斯伦贝谢再次宣布与中国本土的安东油田服务公司(简称安东石油)的合作计划。
据了解,安东石油与斯伦贝谢合资组建了一家油田服务公司,它将为中国陆上的油气田开发一体化项目提供管理和服务。合资公司中,安东石油持股40%,斯伦贝谢持股60%。
“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市场可以说几乎还在襁褓之中,但是节能减排、能源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可开采储量高,这足以吸引中国政府的注意力。”涂建军表示。
从巴克莱银行研究中心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页岩气可采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中国(25.05万亿立方米)、阿根廷(21.92万亿立方米)、墨西哥(19.28万亿立方米)、南非(13.73万亿立方米)、美国(12万亿-13万亿立方米)、澳大利亚(11.21万亿立方米)、加拿大(10.99万亿立方米)、利比亚(8.21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6.54万亿立方米)、巴西(6.4万亿立方米)。
中国页岩气资源的丰富,不仅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有利可图,同时也让本在中国已有传统油气业务的外资石油公司看到了机会。
“我们计划每年至少投资10亿美元,开发中国潜在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作为在全球最大能源市场扩张战略的一部分。”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RoyalDutchShell,以下简称壳牌)中国区总裁林浩光此前表示。
2012年3月份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就已经与中石油集团签署了一份产品分成合同,在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生产。另外,壳牌还“牵手”地方国企,如2012年10月与重庆能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开发重庆市页岩气资源。
“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双赢机制。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外资合作是想获取它们在美国成功开采的经验和技术,而且这些国际石油行业的"排头兵"都与中国政府和企业有良好的关系,因此它们能够轻而易举在页岩气领域获得"牵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但事实上,这些石油巨头并没有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
“这些石油公司在美国都会选择和油田服务类公司合作,采取外包等形式让油田服务类公司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张弭表示。
据了解,油田服务类公司在美国形式多样,可以提供法律服务、经济评估服务、地质评估服务,勘探服务、打井服务、开采服务以及运输服务等。
目前,全球能够提供页岩气整体解决方案或技术的核心石油服务公司
石油大佬与油服公司的共生产业链
小企业也非常乐意将生意打包转给大型石油公司。
完全开放的市场背景下,大型石油公司、中小型石油公司以及油田技术服务类公司,形成美国页岩气产业利益链。
由于美国天然气价的走低,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在运营上还没有完全进入盈利状态。
“在页岩气近年来短期发展中,就算气价处于低迷状态,赚钱者却是那些中小企业和油田服务类公司,尤其以油田服务类公司为主。”张弭表示。
由于美国土地私有化制度,一般都由中小公司先与不同的地主一块地和一块地去谈,签下合约。
“这些事情大企业都不愿意去干,一是太分散;二是担心地主一见大公司会坐地起价。”张弭表示。
因此,大石油公司往往都是等到中小企业拿到采矿权并且形成一定规模后,直接从中小企业手中购买区块。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也非常乐意将生意打包转给大型石油公司。
“按照美国的规定,拥有开矿权的公司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打井,俗称"占位井"。因此这些小公司也会先打井,但是如果以现价卖气,他们大多数将会面临亏本,因此他们则是靠卖公司或者卖区块赚钱。”张弭表示。
另外,大型石油公司拿到大量的区块后,很多时候都会找到油田服务类公司帮助他们进行评估、出勘探方案、钻井或者开采等。这让该类公司盈利不少。
“近12年来,就股价增长或市值增长而言,油田服务类公司确实成为最大的利润获得者。特别是从近5年的市值增长就能反映出来。”张弭表示。
以斯伦贝谢为例,本报记者翻查其过去五年的股价发现,从2008年的股价一直呈上升趋势,如今2012年的股价已在2008年基础上翻了一番。
而就大型石油公司而言,美国天然气气价走低,它们在短期内收益并不会很高,甚至亏本,但是对于这类公司而言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而言,大公司看重长期利益。美国现在消费页岩气的下游市场还未完全成熟(比如交通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一旦下游市场成熟后,大公司将会直接和这些下游消费方签署长期合约,获得长远利益。”张弭表示。
只有等到价格涨至每百万英热单位(mmBtu,这是一种海外通用的天然气计量单位)5至6元美元时,石油大公司才能进入全面的盈利状态。“而且一旦能源格局变化后,这类公司将有机会直接拥有定价权。”张弭称。
显然,美国页岩气开发已形成了良性的利益分配格局,或产业链条。其中,大量中小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目前现状看,中国无论是在矿业权拥有还是页岩气服务技术上,都很难能寻觅到大量中小型公司的身影。
“中央高层一直闭门讨论利益的划分,特别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及其他"亲生儿子"国有企业的利益,这个很难摆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而在中国,这样类似独立油田服务类公司少之又少,基本还是在"三桶油"名义之下的服务公司。”一位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员表示。
不过,与2011年第一轮全国页岩气招标不同,2012年10月25日国土部召开的第二轮全国页岩气招标给民营小企业开了一个“口子”。12月6日,国土部公布了第二轮招标结果,19家企业分别拿到19个区块,其中仅有2家民企身影,即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中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